战地1944中文版,我的1944电影剧情

jibage
本文目录

战地1944中文版,我的1944电影剧情?

1944》是一部电影,主要说的是爱沙尼亚人民在二战时期,自相残杀的历史故事,深刻反映当时爱沙尼亚人民那段悲惨的历史。爱沙尼亚在一战时期,获得了独立的机会,但还没有持续多久就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根据苏联和德国签署的一份《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方直接入侵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几个国家。

战地1944中文版,我的1944电影剧情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当苏德战争开始的时候,爱沙尼亚人会帮助德国方面来攻打苏联。1944年,德国不敌苏联的力量,在战争中处于下风,苏联反攻德国,再次打倒了爱沙尼亚。影片在前半段以一个爱沙尼亚普通的士兵让塔姆作为主角,从他的角度出发,讲述他为了保卫祖国而与他国士兵进行战斗,撤退时救下一个小孩。

最为荒谬讽刺的是,当爱沙尼亚人在攻打苏联军队的时候,突然发现虽然身上穿着不一样的军服,但是其实他们都是爱沙尼亚人。只是因为自己国家的弱小,不得不依附于强国,以至于要帮着别的国家在自己国家的土地上进行战争。影片发展到后半段,让塔姆就被一个同是爱沙尼亚人的苏联军击毙了,这个士兵叫做尤里,他甚至还掏出让胸口的家书,代替他送去给让的家人,也就是让塔姆的妹妹,最后还爱上了他的妹妹。

后来尤里是被一个爱沙尼亚的政委军官给击毙的,同样在他死后,那个杀死他的军官从尤里身上找到了一封信,信是写给让塔姆的妹妹,信的内容是向自己心爱的女孩承认了自己就是杀死她哥哥的凶手,表达了自己的忏悔。电影最终一切归为平静,战火消逝,年轻一代的人们重新走上了健康成长的道路。

隆美尔的妻子儿子后来怎么样了?

敢于直接违抗希特勒命令的隆美尔,是个典型的爱妻模范。在外作战的日子,他保持着每天给妻子写一封信的习惯。在家的时候,他的所有喜怒哀乐,都随着妻子的情绪转。如果妻子和哪个客人或者闺密闹翻,隆美尔会宣布,他家从此不再欢迎这些人。

在和妻子露西结婚之前,隆美尔作为步兵中尉驻扎在符腾堡的兵营时,曾和当地一个叫沃尔布加的女孩相恋。后来隆美尔的部队离开了符腾堡,俩人还情意绵绵书信不断,憧憬着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家庭。

沃尔布加出生于一个裁缝家庭,长大后以卖水果为生。隆美尔的母亲认为,这种家庭的女孩不配与隆美尔结婚。在母亲的一再施压下,隆美尔离开了沃尔布加,而娶了她的女友露西。虽然此时,沃尔布加已为隆美尔生了一个女儿,取名格特露德。

隆美尔并没有向妻子隐瞒有一个私生女的真相,并且一直支付沃尔布加母女的生活费。不但如此,他在上战场前写下遗嘱,如果战死,抚恤金由露西领取,商业保险归沃尔布加。露西在外虽然骄横,但在这件事上,从来没有跟隆美尔闹过。

不但如此,在战争结束后的困难阶段,她还同意将沃尔布加母女接来,以隆美尔堂妹及其孩子的身份,与他们同住。那时德国寡妇多,像这样亲戚合伙过日子的并不少见。沃尔布加因药物过量去世时,女儿格特露德才15岁,隆美尔夫妇继续照顾小姑娘。

隆美尔的独生子曼弗雷德从小被告知,格特露德是自己的表姐。格特露德喜欢编织,还喜欢为父亲织手套围巾。二战时隆美尔在沙漠中戴着格子围巾的照片广为人们熟悉,那围巾就是她织的。隆美尔受伤住院治疗,一直是格特露德在他的病床边照顾。

隆美尔被逼服下毒药死亡后,他的妻子露西和儿子曼弗雷德,一直与格特露德有来往。70年后,格特露德的儿子出版了一本书,讲述了自己的母亲和隆美尔的故事,并影印出版了他们俩人的通信。露西活了77岁,死于1971年。

作为隆美尔的独生子,曼弗雷德于1974年高票当选斯图加特市市长。在1982年和1990年的选举中,他继续大获全胜。政治上,曼弗雷德属于温和的自由派。直到1996年,他才从市长任上退休。

退休后,除了撰写一些政治评论,曼弗雷德将主要精力放在编辑出版隆美尔的书信、日记上。他和父亲当年的老对手巴顿将军和蒙哥马利元帅的儿子,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友谊。曼弗雷德·隆美尔于2013年因病逝世。

如何评价爱沙尼亚二战电影1944?

关于二战的电影有很多角度,为了纪念什么、为了突出什么、为了展示什么……成为经典的不少,当然大多还是在视觉震撼的层面。

当然,最近看的爱沙尼亚电影《1944》却给了一个不同的视角,从非常具体的场景和故事中拷问了一个问题:这是谁的战争?这又是谁的正义? “两个兄弟,为了一场别人的战争而刀兵相见”,这就是爱沙尼亚的二战故事。影片从一名加入德国党卫军的爱沙尼亚人视点..

二战中都有哪些动物参加了战争?

人之所以是人,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实说的多点,人也是动物的一种。被称为人肉绞肉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了人这一个物种,还有很多的动物。

反坦克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很头痛德军的坦克。从外部很难打穿,虽然从下面虽然也难击穿,但是可以让坦克丧失能动性。

为此苏联人给狗穿上炸弹,趁着敌军不注意,悄悄跑到坦克下面。然后再被引爆,因此德军损失几百辆坦克。但是之前也是经过大量训练,才有此结果。

大象战车。其实在中国古代,大象就出现过战场上。其巨大的身体优势,在冷兵器时期,可谓是一个杀器。而二战中,泰国作为日本的狗腿子。

其利用大象的优势,展开了多次的行动。甚至是在大象身上假设迫击炮,减少了人力的搬运。

信鸽照相机。二战中,为了取得敌军的军事布防图,可谓是费尽了心思。二战中的英军、美军,就训练了大量的鸽子特工。

鸽子的灵活性,给英军、美军带来大量的情报。甚至有人说,鸽子照相机的精准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除了二战中这些常见的,还出现了诸如蝙蝠炸弹、老鼠炸弹、瘟疫老鼠、军用骆驼,间谍海豚、狂躁犀牛、棕熊等等。就不一一介绍,放些图片大家看看。

Δ蝙蝠炸弹

Δ军用骆驼

Δ老鼠炸弹

Δ间谍海豚

航母上面的维修抢修能力属于什么水平?

二战战舰的维修抢修能力其实就是损管能力,就是军舰在受到伤害和损害时对伤害的控制能力。例如当军舰受到火力打击或者其他伤害导致军舰舰体受伤(大火、军舰大量进水)时,军舰就会展开损管、修补舰体、扑灭火灾等,确保军舰不遭到进一步的损伤,从而保持尽可能多的战斗力,坚持到战斗结束后,再返回母港进行全方位修理。

衡量损管技术水平高低的因素主要有,舰体设计、舰体受损程度、损管队员技术水平、损管人员配置。

在二战中,航母和战舰的损失是巨大的,尤其是航母受攻击后抢救难度系数更大,由于航母上载有大量的航空燃油和弹药,火灾和内部爆炸经常能引起重大的伤害,这种情况比其他类型的军舰要严重的多,如普林斯顿号、列克星敦号、黄蜂号、大凤号、翔鹤号等,

二战中航母的战斗破损一共有47例,其中有31例发生了火灾或内部爆炸,占全部战斗破损的66%,在沉没的航空母舰中,有28%是由起火和爆炸引起的,航母在防火和防爆方面非常脆弱。

航母还具有大容量的舱室,例如机库,当航母水下部分受伤时,大量进水会导致舰船浮力储备和稳定性的丧失,所以鱼雷对于航母的杀伤力非常显著。

根据统计,凡是命中两条及两条以上鱼雷的航空母舰都沉没了,他们大都是2-3万吨级的。

而受到炸弹攻击的很少有直接沉没的,除了中了一发炸弹引发大火引爆弹药库的美国普林斯顿号,大部分都是受重伤,战斗力严重受损。

所以受到两枚以上鱼雷的攻击,再高的损管水平也阻挡不了战舰的沉没。因此本文只谈受到炸弹攻击下的尚能拯救的战舰损管水平。

二战后期的美国,是损管水平最先进的国家

(1)拥有完备的损管培训体系和充足的舰上损管人员配置

美国的损管训练体系非常科学和完备,损管技术人员作业水平和训练程度非常高,使得他们能迅速控制好火势和进水,此外美国在航母上配备了大量的损管人员。

(2)面对被攻击引发油气泄露导致爆炸的,美国人更早汲取了经验教训并对航母设计加以改进

列克星敦是美国人在损管方面上的第一课,1941年珊瑚岛海战的第二天,日本人发现列克星敦号后对其被攻击,两枚60KG瞬爆弹击中了列克星敦的飞行甲板,两枚鱼雷击中了列克星敦的右舷,鱼雷的攻击使得主升降机的液压失灵,而空气压缩机系统的损坏使得油气伴着高压气体快速逸出,发电机室的排风系统因为爆炸而停止工作,毗邻发电机室的汽油控制站观测到了油气的泄露,然而损管部门却并没有汇总处理这两个信息。他们乐观地认为油泵站虽然受损但并未发生大规模泄露,而汽油控制站仍然完好无损。出于保险起见,他们向油泵站注水并将二氧化碳充入汽油控制站。此时列克星敦的损管态势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高浓度油气发生大爆炸,油气爆燃带来的浓烟以及消防系统的损坏令损管作业雪上加霜,随后损管彻底失去控制,航母沉没。

列克星敦号一直在交战状态,一直在不停的起火,损管虽然尽力的压制,但是忽视了最重要的油气泄露问题,导致沉船。

美国人由于接受损失的时间较早,及时的总结了经验,在后续的航母设计和建造中进行了损管方面的改进

萨拉托加将清空各层舷内油库并灌入惰性气体以减少中雷引起的次生灾害萨拉托加将左右舷汽油系统隔离以避免受损系统受压灌入未受损系统各舰应预先加强排风作业以避免遭遇攻击后的油气泄漏各舰在危险区域应关闭所有电器,只有在确保安全处才能打开排风扇各舰在遭遇攻击前后都应检查油气管道是否牢固转载至知乎作者:樱庭舞

(3)未击中要害位置时,日本炸弹对美国航母破坏力相对较小,美国充分保护了损管技术人员

由于日本俯冲轰炸机主要挂载航弹主要是99式250公斤长延时通常弹和98式250公斤瞬爆陆用弹,长延时通常弹往往击中目标后,大多在穿透四五层甲板后在船体深处起爆,炸点在船体深处,对飞行甲板的破坏就是一个小穿孔,而陆用弹则是往往触及甲板就爆炸,炸点在飞行甲板上,对飞行甲板的损害只是一个向下的破洞,再加上装药不足,破坏力并不严重。

由于炸弹爆炸相对损失较小,所以大部分损管人员得到了保护和回收,即使有战舰被击沉,友军也来得及挽救宝贵的船员,他们是最宝贵的财富。

(4)美国损管队的金字招牌-企业号

1942年7月,企业号投身瓜岛海战,自己被命中7颗炸弹,受重伤,由于损管队抢险方式得当,及时控制住大火,艰难返回珍珠港修理。

仅一个月后,企业号又被翔鹤号上的18架九九舰爆突破空中防御圈,命中250公斤穿甲弹3枚,空袭过后,企业号燃气大火,飞行甲板严重受损,日军按照往常经验,甚至在电台中汇报,确认击沉企业号,但是在受损一个小时后,通过优秀的指挥和损管队奋力抢救,企业号恢复到了24节航速,还重新开始了回收舰载机作业,1942年10月,企业号与大黄蜂号参加了瓜岛的圣克鲁斯海战,再次被命中6枚250公斤炸弹,企业号只能一边航行,一边抢修,因为此时企业号是太平洋唯一的一艘可用航母了。就这样在半年中三次大伤的企业号,凭借逆天的损管水平,以及高效的灭火措施,对进水排水控制舰身平衡的经验和技巧挺过了太平洋战争美国最艰难的时刻。

当然损管水平再高,面临被击中后引爆弹药库时也无能为力

1944年普林斯顿号被日本一枚99式250公斤的延时炸弹击中,炸弹穿过两层无防护的甲板,命中了洗碗间,洗碗间的爆炸将大量高温气体和碎屑,弹片射入上方的机库中,在机库中挂弹准备起飞的飞机被迅速点爆,随后机库的爆炸向舰尾蔓延,高温气体引爆了后方的弹药库,整个船屁股都炸掉,这次爆炸使得正在对其救援的一艘轻型巡洋舰人员大量伤亡。

富兰克林号,富兰克林号是1944年服役的大型航母,富兰克林号在九州岛区域作战时受到空中袭击,他被日本轰炸机投下的2颗250公斤炸弹直接命中,舰上发生火灾和内部爆炸,从炸裂的汽油管道中流出航空汽油使得舰上的火势加剧,炸弹穿透飞行甲板,使得飞机库中的炸弹火箭弹药发生爆炸,最后沉没。

日本损管水平也很强,稍弱于美国

虽然日本在中途岛海战中步入没落,但是日本海军凭借优秀的基本素养和顽强的意志、以及完备的损管培训体系,也促使他们培养出了一支优秀的损管队伍。

两个例子直观说明日本人的损管水平

(1)翔鹤号

由于美国人俯冲轰炸机的炸弹采用的引信设置是炸弹在机库附近爆炸,这使得日本航母飞行甲板向上翻卷鼓起,根本无法做战地维修,加上装药量大,对飞行甲板损毁极其严重。

珊瑚岛海战后的翔鹤号,被美国人炸的面目全非,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模样,甲板大幅度扭曲,尽管看着惨不忍睹,翔鹤号上的损管队依然及时扑灭了大火,控制住了战舰平衡,依靠着自身动力,开了回去

(2)天津风号驱逐舰

1944年,天津风号驱逐舰从事运输作战时,被美国潜艇鱼雷击中,舰体前部断裂。

但是在损管的辅助控制下,还能保持浮力和行驶能力, 在海上漂流,后被友军驱逐舰求援拖回越南抢修。

(3)当然也有失误的时候 加贺号案例

加贺号是由战列舰改造而成的半路出家航母,生存能力更强,但是在中途岛海战中,加贺号甲板被命中4枚千磅的MK13穿甲炸弹以及7枚,同时,加贺号拥有75毫米 的机库甲板装甲作为保护,但是7发近失攻击同样造成了较大的损伤。近失弹在水下爆炸的威力和小直径鱼雷接近,产生的巨大气泡可以对TDS较为薄弱的一战底子船只造成较大的杀伤。7发不同位置的千磅近失造成了船体的大幅度倾斜和内部爆炸。此次沉没展现的就是损管队控制的问题,以加贺有着战列舰的底子,在抗沉性的绝对指标上相对一般航母有着较大优势,虽然被命中了数量较多的千磅和近失伤害,但是损管队在早上5点到7点之间的空袭后,竟然在周围驱逐舰帮助灭火的情况下依旧未能扑灭火灾,同时仅仅是抑制住了倾斜的趋势。虽然可以推断水下部分的损伤的确分散了相当一部分的损管队,但是燃烧的大火整整烤了一整天也不能说损管队完全没有责任。

总体来说,美国大型战舰的损管水平最高,日本稍微次之,其他国家都不如这两国。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4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